2019下半年高中生物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四批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为2020年1月4日-5日,根据考试交流群的学员回顾,为方便广大教师资格面试考生考试,临沂中公教育特此整理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解析汇总。以下是:2019下半年高中生物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四批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设疑:DNA是遗传物质,那DNA分子必然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现在大家来当科学家,在了解了DNA分子的功能以后,大家想要进一步了解什么?(DNA分子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的遗传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DNA分子的结构。)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DNA分子的组成单位是什么?(脱氧核苷酸。)请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展现出来。
学生分组展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教师点评,并强调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新的化学键,形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长链。
3.不同组的同学展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请问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的DNA分子是同一个DNA分子吗?组成DNA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有什么意义?(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NA分子也不同,每个DNA分子具有其独特的碱基排列顺序。)
4.脱氧核苷酸单链是无法稳定存在的,那么由这样的长链组成的DNA分子要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后代呢?请结合教材,尝试构建DNA双链结构。(备注:预设有两种情况,见下图,设置纠错环节。)
(情况一中的两条链无法连接在一起,科学家已否定;情况二可行,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化学键结合,但是碱基如何结合?能稳定存在吗?)
5.1952年春天,奥地利的生物化学家査戈夫访问了剑桥大学,沃森和克里克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A(腺嘌呤)的量等于T(胸腺嘧啶)的量,G(鸟嘌呤)的量等于C(胞嘧啶)的量,这给了沃森和克里克很大的启示,同学们,你们获得了什么启发吗?(得出下图,碱基间有固定的配对方式:一条链中的A与另一条链上的T配对,G与C配对。)请组内讨论,然后修正本组的模型。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之后补充:配对方式的确如此,之后的研究发现碱基间通过氢键连在一起,而且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通过这些氢键维持了DNA分子结构的稳定。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请同学们观察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同自己构建的平面模型相比较,回答如下问题:
(1)DNA是由几条链组成的?它有怎样的立体结构?(DNA由2条链组成,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
(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而成的,并且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
(3)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碱基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碱基对,排列在DNA内部。)
(4)这三点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特点,结合教材49页的内容和双螺旋结构模型,请进一步完善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碱基对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独立画出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同桌间互相点评,之后学生自愿展示(投影仪)。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用简易材料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探究DNA分子的特性。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难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
2.DNA分子有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
稳定性:DNA中两条主链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特异性: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氢键数目越多,DNA分子越稳定,所以GC含量高的DNA分子稳定性强。
高中生物《胞吞胞吐》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3种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提出问题: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可以帮助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但是对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的运输却无能为力。
引出问题:大分子物质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出细胞?(胞吞胞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二)新课讲授
1.播放人体的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的视频!提出问题:这是细胞的什么作用?对于人体有什么意义?(这是细胞的胞吞作用,属于人体免疫功能,并且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引出胞吞的概念,并结合画图讲解的方式描绘胞吞过程。大分子物质通过与膜上某种蛋白的特异亲和力而附着于膜上,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将附着物包在里面,然后分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个过程称为胞吞。对比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引出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且不需要载体。
2.引导学生对比胞吞过程,思考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是如何进行的?指导学生阅读胞吐的过程进行自学,并请学生讲解。
引出胞吐概念,并结合画图讲解的方式描绘胞吞过程。胞吐是指有些物质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逐步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且不需要载体
小组讨论进行胞吞胞吐与其他跨膜运输的区别。
(三)拓展延伸
利用实例进行考查判断胞吞胞吐运输方式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胞吞胞吐与跨膜运输的异同。
作业:描绘胞吞胞吐过程。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胞吞胞吐为什么不属于跨膜运输?
【参考答案】
胞吞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大分子物质既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间隙跨过细胞膜,也不能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出细胞,而是依据细胞膜的流动性,包裹于囊泡中,随囊泡运输。所以大分子物质并没有跨过膜,不属于跨膜运输。
2.谈谈你为何这样设计导入环节?
【参考答案】
采用复习导入既可以复习到上节课所学知识,又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整体的构建。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脂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熊在入冬前要吃大量的食物,从而引出问题“熊冬眠是靠体内的什么物质提供能量来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学生对此非常疑惑,从而导入新课——《细胞中的脂质》,通过新课的学习来解开大家的疑惑。
(二)师生合作,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脂质是不是我们常说的脂肪呢?引导学生回答:脂质并不单单是我们常说的脂肪,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三类。
1.脂肪
脂肪是我们常见的脂质,引导学生尝试说出脂肪的分布:
许多植物的种子、果实中含有较多的脂肪,例如芝麻、蓖麻、花生和大豆种子等;
(2)动物的皮下组织、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也有很多脂肪。
随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第一张是生活在南极的企鹅;第二张是一个胖胖的女孩在吃甜食。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总结脂肪的功能?
(通过观察第一幅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动物的皮下脂肪具有保温作用;此外,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通过观察第二幅图片吃甜食多的人易发胖,引导学生回答: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2.磷脂
提出问题,什么是磷脂?教师说出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其他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接着提问:磷脂是否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引导学生回答:细胞中都含有细胞膜。
3.固醇
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总结固醇的分类(维生素D、性激素、胆固醇)及各自的功能?找同学回答。
(三)图文结合,巩固提升
让学生做一道脂质的不同类型及其功能的连线题。
(四)总结课堂,作业拓展
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思考“胆固醇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为什么?”,下节课来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脂肪水解后产物是什么?磷脂只是细胞膜的成分吗?
【参考答案】
脂肪水解后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2.本节课你采用的哪种导入方式?为什么这样导入?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上课开始用多媒体展示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的图片,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提问熊冬眠是靠体内的什么物质提供能量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求知欲,学生更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点击进入>>>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解析汇总
关注临沂教师招聘微信号(linyijs),及时获取重要考试资讯,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临沂教师资格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