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12.14)
2022临沂教师招聘正在积极备考中,为了帮助考生们能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临沂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资料,本文内容:2022年临沂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12.14)。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选项A,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选项B,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选项C,意志的坚持性又叫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顽固执拗的人对自己的行动不作理性评价,执迷不悟,或者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见异思迁者则是行为缺乏坚定性,容易发生动摇,随意更改目标和行动方向,这山望着那山高,庸庸碌碌,终生无为。
选项D,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
题干中,总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目标,这山望着那山高是缺少意志的坚持性。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2.【答案】C。中公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态度的自我防御功能。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升华、补偿、退行、转移、否认、幽默、宣泄等。
选项A,升华是指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选项B,补偿分为消极性补偿和积极性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选项C,幽默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它没有个人的不适及没有不快地影响到别人情感地公开显露。
选项D,宣泄即能量的释放,一个人有了强烈的侵犯性情感,如果让他以某种方式把这种情感释放和表达出来,就能达到消除其实际侵犯性行为的目的。
题干中,张老师被嘲笑时,以一句“浓缩就是精华”的幽默语句很轻松地化解了当时的尴尬。因此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答案】C。中公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选项A,注意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如有些人看书一目十行。
选项B,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万事开头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已经开始一件新工作了,但注意还没有转移。
选项C,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如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观察路况。
选项D,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题干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眼睛看到四面八方,耳朵同时听到各方面来的声音。表明个体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看和听两种活动上,体现了注意的分配。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4.【答案】B。中公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的知觉对象,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个知觉对象会有不同的理解。题干中,对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看作“双子叶植物”,木匠看作“优质木材”,都是不同的人利用自己不同的知识经验对同一事物作出解释,属于知觉的理解性。故本题选择B选项。
选项A,知觉整体性,是指我们的知觉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是我们仍然会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
选项C,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将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并优先进行反映的特性。
选项D,知觉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B。
5.【答案】B。中公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划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选项A,形象记忆是指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
选项B,逻辑记忆是以对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也称为抽象记忆。题干中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记忆属于对公式类的记忆,即属于逻辑记忆。因此,B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C,情绪记忆是指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选项D,动作记忆是指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
6.【答案】B。中公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众的概念。
选项A,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
选项B,这种个人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心理学称为从众行为。故B项正确。
选项C,去个性化是津巴度提出的一种社会现象,群众中的个人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
选项D,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B。
7.【答案】AC。中公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抑郁质学生应当采取的教育方式。
选项AC,对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进行过于严厉的批评,要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选项AC表述符合题意。
选项BD,这两项属于对多血质的学生应当采取的教育方式。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AC。
8.【答案】ABD。中公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匮乏性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长性需要”,包括求知与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ABD三项正确。
选项A,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选项B,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并且达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的和谐。属于成长需要。
选项C,归属与爱的需求,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属于缺失性需要。
选项D,求知与理解的需求,是指人探求知识、理解知识的需要,是一种建立在好奇心基础之上的,对于神秘的、未知的、杂乱无序的或没有答案的事物进行探索的欲望。属于成长需要。
综上所述,C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ABD。
9.【答案】√。中公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回忆的分类。
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①无意回忆:没有预定目的,只是在某种情景下,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例如,一件往事偶然涌上心头,“触景生情”等,都是没有预定的回忆意图而产生的无意回忆。
②有意回忆是有回忆的任务,自觉地去追忆以往的某些经验。例如,考试时回忆以往学习过的材料,就是有意回忆。
由此可见,课堂上学生为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想起学过的相应知识属于有意记忆。故本题说法正确。
10.【答案】√。中公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最初的一些理念和思想,蕴涵在古代西方哲学家,尤其是古希腊的哲学家的学说中。如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等,他们都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反思。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本性、人类知识的由来、五官的运用和记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他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他探讨了灵魂和肉体的关系,他把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一是植物灵魂,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生长等生理方面;二是动物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三是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的这三个部分得到充分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是教育和训练。故本题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