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二批

学员回顾 2020-01-04 18:02:02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为2020年1月4日-5日,根据临沂中公教育特此整理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解析汇总。以下是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二批。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地理《冰川、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案例导入法,向学生展示中国普陀山海岛的梵音洞景观,并提问学生梵音洞是如何形成的?引发学生思考,以此导入本节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读图分析

【教师活动】给学生展示西欧典型冰川侵蚀峡湾景观图和香港金岛海岸的岩石,提问学生这两个地方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景观。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结合上节课所学其它类型的侵蚀作用进行分析,得出这两处景观形成的原因是冰川作用和海浪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展示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柱和海石拱桥的景观图进一步请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这些景观是由冰川和海浪的哪种作用产生。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果,由侵蚀作用产生。

【教师讲解】除了上节课所学的几种侵蚀作用,在海岸地区和高纬度、高山地区也存在两种侵蚀作用就是冰川侵蚀和海浪侵蚀作用。

(二)形成过程探究

【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播放海浪对沿海地区地貌侵蚀过程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海浪侵蚀的过程以及对沿海地貌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并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并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讲解】海浪携带沙砾对海岸的冲击和磨蚀作用,叫做海蚀作用。海浪对海岸侵蚀形成的陡壁叫做海蚀崖;在海蚀崖底部形成的凹槽叫做海蚀穴;随着海蚀崖的后退,在海蚀崖前面形成的宽缓的、微微上凸并向海倾斜的平台叫做海蚀平台;海蚀崖后退过程中,一些岩石残留并突兀于海蚀平台之上,像一个个岩柱,称为海蚀柱;海浪侵蚀海岸形成的拱桥叫做海蚀拱桥。

【教师活动】教师继续在多媒体播放冰川的变化对高山地区地貌侵蚀过程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冰川侵蚀的过程以及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并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并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讲解】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冰雪积累到一定厚度,在重力等作用下沿地表移动,形成冰川。冰川对地面侵蚀形成的谷地叫做冰川谷地,冰川谷地多呈“U”形,故称为冰川U谷;两条冰川谷地之间的陡峭山脊叫做刃脊;在冰川源头,由于冰雪侵蚀形成的斗状洼地叫做冰斗;多个冰斗之间的尖锐山峰叫做角峰。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四人为以小组交流讨论,我国有哪些冰川侵蚀和海浪侵蚀形成的景观。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进行总结并展示成果。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请学生课后通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了解家乡某种典型地貌的形式和变化,并分析原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冰川侵蚀的方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拔蚀作用:又称挖掘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中,将与冰川冰结在一起的冰床基岩的机械破坏作用。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若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则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2)磨蚀作用:又称锉蚀作用,是指冰川以其冻结搬运的岩屑为工具对冰床岩进行的锉磨。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

(3)冰楔作用:指的是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4)撞击作用: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的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2.你认为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参考答案】

为了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更多兴趣,我认为教师应该从知识本身、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三个角度进行转变:

(1)教师应整和知识,将难、繁、偏、旧的知识进行整和、加工。让知识更加系统化、简单化和生活化。系统化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简化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且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同时知识应当生活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有趣味性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被动接受。课堂具有启发性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探究,并且引发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3)教师应当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地理学生并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用地理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思维,使地理学习能够对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我认为地理兴趣的培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更新,而是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共同改进,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地理,运用地理和热爱地理。

高中地理《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大屏幕展示资料,引出主题,带入新课。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到2000年底,深圳市总人口超过700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

请学生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并附以导入语:从全球来看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受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人口迁移的影响,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人口的迁移及分类

【教师活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并判断下列哪项属于人口迁移?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国庆期间小张一家人前往古城西安旅游。

(2)开服装店的小李前往广州进货。

(3)老王由于工作原因从老家搬家去杭州生活。

【学生回答】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的概念:三大要素,即空间移位、“时间性”,一般在一年以上。定居地变更。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2.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殖民主义扩张》记录片、《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请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国际范围内的移动。四人一小组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1)国际人口迁移分为哪几个时期?

(2)每个时期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3)流入及流出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不同时期产生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民工潮》纪录片、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请学生结合影片、图片并阅读教材中的第四、五段,了解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回答:

(1)文中介绍了我国哪几个时间段的人口迁移活动?

(2)每个时间段迁移原因、方式、方向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迁移现象。人口迁移能够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

3.人口流动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人口流动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教师总结】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都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一种运动过程,但人口迁移强调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环节三:巩固提高

解决课前悬疑: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在刻下查阅相关的资料,列举一些人口移动的例子。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人口流动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迁移的三大要素,即空间位移;“时间性”,一般在一年以上;定居地变更。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都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一种运动过程,但人口迁移强调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2.如果你是一名地理教师,请问你如何开展地理教学?

【参考答案】

第一,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会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例如,我在上东南亚这节课时,我会这样设计导入:先朗诵陈毅同志赠给缅甸友人的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然后通过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陈毅同志的友人住在哪个地区吗?你了解那里的山水吗?”,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第二,运用绘图填图,促进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要想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我会在地理教学中,利用挂图、教具、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等训练,促进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第三,创编歌诀和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地理名称。学习地理,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识记,而死记硬背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会在地理教学中将一些地理事物编成歌诀和顺口溜。例如,对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进行创编: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高中地理《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法。展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由图可知,我国三大区域发展差异非常突出,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经济带。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异?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产业结构差异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图》,引导学生思考:东、中、西部三大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东部地带第二与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中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教师总结】综合比较东部与中西部产业结构,从工业结构上来说,我国大致有“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基本特征。东部地带以轻型或轻重型混合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而中部则显示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某市产业结构的比例变化》及案例,思考:该市三大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怎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轻工业比重持续上升,重工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作用: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1)工业化

【教师活动】展示《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工业增加值结构中各占什么地位?

【学生回答】东部地带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带,占了绝对的比重。在东部地带,外资、中外合资、民营企业已经占有相当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体。

(2)城市化

【教师活动】展示《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分布图表》。

【教师讲解】城市化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在工业化迅速推进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会显著提高。我国处于工业化迅速推进的时期,从东部与中西部东部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西部来看,东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要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带的同类城市。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教师活动】展示《全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在对外开放政策下,我国东、中、西部发展的特点。

【学生回答】从时间上看,我国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五年后的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此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教师总结】除此,从空间上看,改革开放首先是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到沿海的片,再向中西部推进。但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呈点状分布,开放的程度尚不及东部沿海地带。

环节三:巩固拓展

【教师活动】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人为一小组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完成表格。

【答辩题目解析】

1.说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参考答案】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请谈谈结合现实生活事例开展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实例开展教学是凸显学科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养成良好探究习惯的必要条件。

第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合具体生活事例,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的特点,体现地理学科的人文性。

第二,能够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参与性和兴趣。

第三,学术研究和问题探讨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现实生活事例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方面学生容易接受,也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现象与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生活事例和现象对理论提出质疑与挑战,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第四,地理学科的学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归于生活。结合具体事例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

点击进入>>>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解析汇总

 

 关注临沂教师招聘微信号(linyijs及时获取重要考试资讯,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临沂教师资格考试网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考试公告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资格认定公告 考试动态 信息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