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临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2020下临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为帮助大家了解临沂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试题内容,临沂中公教育特别整理了此页面。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临沂教师招聘微信号(linyijs)。
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雄鹰的梦想是翱翔蓝天,骆驼的梦想是行走沙漠,蛟龙的梦想是翻江倒海。那么,同学们都有什么梦想呢?你会为你的梦想做何努力呢?请同学们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畅所欲言。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板书:我有一个梦想】
(二)整体感知
1.学生畅谈,分享预习结果:马丁·路德·金和背景信息。
明确: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1986年起,美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自从16世纪中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便开始了他们漫长而苦难的奴隶生涯。南北战争后,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他们才获得法律上的自由。但宣言发布后的一百多年,种族歧视和压迫仍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挣扎在社会底层,挣扎在饥饿和贫困的边缘,遭受虐待殴打,无法享有与白人同等的人格和活动自由。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初步把握情感基调。
明确:马丁·路德·金是用心在演讲,用生命在呼唤。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大致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明确:主要讲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部分是交代集会的原因:先是回顾林肯《宣言》,接着是揭露黑人被歧视现状,然后点明集会的目的;第二个部分是号召黑人斗争:先是表明斗争的决心,其次说明斗争的方式,最后是勉励黑人;第三个部分是梦想平等自由的阐述,先是说明梦想的内容,最后说明梦想的意义以及完成梦想的信心。【板书:集会原因、号召斗争、梦想平等】
(三)深入研读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明确: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多方面的:政治上,有同等的公民权;经济上,有和白人一样的发展机会;文化教育上,和白人一样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
2.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有什么表达特点?这样的句式好在哪里?
明确:排比句式;连用6个“我梦想有一天”,都是比较典型的、集中使用排比句的段落。这些排比句的使用,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同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更容易感染听众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
3.小组交流:“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中的“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这个信念”具体指的是,作者相信总会有一天,美国黑人会和白人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高低来衡量黑人和白人,美国一定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交响曲”的特点主要是多重乐声合奏,在这里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那就是将来总有那么一天,白人不再歧视和压榨黑人,白人和黑人能兄弟般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板书:民主、自由】
4.朗读全文,思考马丁·路德·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他是一个有着崇高奉献精神的人,他的梦想不只是他自己的,还是全体黑人的,还是全世界人民的。
(四)拓展延伸
结合对文本和马丁·路德·金的认识,再一次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一个深受苦难的人,毅然能发出如此掷地有声的声音,我们应该以此为榜样。
布置作业:仿照课文中排比段落的格式,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倡导种族平等的作品,请简单介绍。
【参考答案】
倡导种族的平等的作品,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迈克尔·J·克拉曼的《平等之路》等。其中,《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现代小说之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顽童哈克被醉鬼父亲虐待和抛弃,与出逃的黑奴吉姆一起开始了河上的漂流历险。他们在途中结识了骗人的“公爵”和“皇帝”,卷入了两个家族的世仇争斗,又碰上了扯不清的遗产纠纷,哈克怎样摆脱父亲的追缠?两个骗子的计谋会得逞吗?黑奴吉姆会不会又被抓回去?全书语言幽默,文字清新;人物性格刻画鲜明,资产阶级凶狠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与哈克的纯真善良形成明显对比。作品揭露了宗教的愚昧,谴责罪恶的蓄奴制,宣传种族平等,主张人人应有平等权利,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这是一篇演讲词,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虽说是一篇演讲词,但是也是属于语文阅读课型当中的,所以我主要分为五大教学环节: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研读、拓展延伸、小结作业。在导入的时候运用一个排比句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畅谈感想从而引出本课。在整体感知的环节,需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接着这是一篇演讲词,所以我还会对学生的朗读有一定的要求,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带领学生划分节奏、注意停顿。接下来带着学生品词析句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提问学生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梦想,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有什么表达特点?这样的句式好在哪里?最后是探究作者这些梦想渴望的深刻含义,以文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中的“这个信念”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最后就是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高中语文《离骚》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你了解这个节日吗?(引导学生畅谈)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屈原为什么值得人们如此敬仰怀念呢?今天就走进《离骚》中一探究竟。【板书:离骚】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相互分享作者及文章相关资料,进行预习检测。
明确: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也称“楚辞体”或“骚体”。
2.老师播放名家范读的音频,同学们跟读课文,把握诗句读音、节奏、重音。
明确:一般每句三到四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疏通文意:自由朗读,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诗歌意思,并标出疑难之处,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点拨。
明确:通假字:“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词类活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加高。
(三)深入研读
学生齐读第一段,鉴赏重点语句,感知屈原的精神魅力。
1.首句“长太息以掩涕兮”是说他声声叹息掩面拭泪,他为什么流泪呢?
明确:哀民生之多艰,为国家为百姓而感到忧愁,为国计民生感到深沉的悲哀。
2.屈原说自己“朝谇而夕替”,造成他的不公平遭遇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主要有四方面原因。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崇尚美德,洁身自好。)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怀王贤愚不分,荒唐昏庸。)③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群臣嫉贤妒能,诬陷忠良。)④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世俗之人投机取巧,违背道义,歪曲事实,互相苟合取悦他人。)【板书:崇尚美德、君王昏庸、群臣嫉妒、世俗苟合】
3.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腐朽社会。屈原面对这种黑暗的政治现实,他的心情如何?他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请用原文的话回答,并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忳”“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屈原连用两个表达苦闷的词,可见他内心忧闷之深。“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政治越是黑暗,屈原越是忠贞不屈,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宁愿突然死去也不愿做出世俗小人的丑态,只因他崇尚美德,虽九死未悔。正是这样,才更能够表现屈原的爱国忧民情感以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板书:九死不悔】
4.朗读全文,思考:应带着怎样的感情诵读《离骚》?试读出情感。
明确:幽怨、苦闷。
(四)拓展延伸
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明确:可以理解他的举动。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能走这一条路。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离骚》是屈原的心灵歌唱,尽管大江东去,朝来暮往,屈原的精神仍照耀着世人,为后人指引着方向。
布置作业:屈原为什么如此执着于“美政”理想?思考此问题,查找资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随笔。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赏析《离骚》的语言特征。
【参考答案】
(1)比兴手法的运用。《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其具体表现为:在广度上,它较多地应用比喻,构成庞大的比兴系统;在深度上,较之《诗经》更为注意比兴中“此物”与“彼物”的内在联系,用作比喻的事物与全篇所表达的内容统一,富有象征性。
(2)对比手法的运用。屈原在其诗篇中,以远古的尧、舜贤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与桀、纣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径以窘步”相对照,用以劝谏楚王要走正确的治国之路。
(3)抒情中有故事情节的叙述。抒情诗一般没有故事情节。《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诗中的前一部分里叙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被疏远的事实,后两部分里更虚构了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款帝阍、历访神妃,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使这首抒情诗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从而把叙事诗和抒情诗融为一炉。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如何进行诗歌的朗读指导?
【参考答案】
在这篇诗歌的朗读指导上,主要采用三步走的形式。首先是音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先扫除文字障碍,能够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因此在读音的时候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先解决生字词的疑难问题,然后以自由朗读的方式去熟悉文章字词朗读。其次是意读,带领学生品词析句,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把每一句话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所以在意读的时候,教师范读每一句,学生跟读;也可以采用教师指导讲解读的技巧,比如每句诗三至四个节拍,“兮”为语气助词,读的时候需要拉长语气等,进行指导朗读,同时要求学生划分好诗歌的节奏和停顿。最后是情读,在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有了解之后,学生才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在其阶段,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优秀朗读音频,学生跟读;在学生跟读后,可以只播放配音,以配乐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还可以通过比赛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选出最佳朗读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高中语文《老人与海》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老人捕捉到的大马林鱼图片,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回忆一下上节课讲过的内容(桑迪亚哥出海捕鱼和鱼搏斗,最后胜利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分析一下这位与鲨鱼搏斗的老人。【板书:老人与海】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思考第一自然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鲭鲨的?
明确:第一自然段主要是从鲭鲨的游泳的速度,它的周身,它的牙齿等几个方面来介绍的。
2.再读课文,鲭鲨的这几个方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生来就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般快”这句话,可以得知,鲭鲨的游泳速度是极快的,一旦发现了老人的大马林鱼,老人是很难甩掉的。鲭鲨的周身是光滑的,漂亮的。文中重点描写了鲭鲨的牙齿,在它紧闭的双颚里面藏着八排牙齿,且全都朝里倾斜着,像手指一样长,突出了鲭鲨的牙齿锋利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
1.刚刚了解到鲭鲨的特点,同学们再次品读课文思考:当老人看见鲨鱼来了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状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经过日夜的辛劳,老头儿觉得疲惫不堪,但是当“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他“头脑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坚强的决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这一段描写既突出了鲭鲨的勇猛,不可阻挡,又突出了老人的勇敢,为下文描写做铺垫。【板书:疲惫不堪——清醒】
2.小组讨论:当鲭鲨来撕咬大马林鱼时,老头采取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明确:漂泊在茫茫大海的老头儿手里能够抵御鲨鱼的工具并不多,只有鱼叉,老头儿选择了勇敢地反抗。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的头上,那是又粗大又尖长的蓝色的头,“他攮进的地方是两只眼睛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条线交叉的一点。”“老头儿鼓起全身的气力,用他染了血的手把一杆锋利无比的鱼叉扎了进去。”这是老头的行动。文中的“皮开肉绽”“没有生气”“猛烈地扑打着水面”“白浪滔天”等词汇可以得知,鲭鲨“慢慢地沉了下去”,也就是说经过搏斗鲨鱼被老头杀死了。
3.快速默读课文,进一步思考这一部分内容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描写鲭鲨时,作者从它的游速、周身、皮肤、牙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可以看出鲨鱼的凶猛显示老人的弱小,为老人的勇敢和胜利作铺垫。鲭鲨撕咬大马林鱼的时候,老头儿进行了反击,在描写老头儿反击时,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攮”“扎”“望”“看”,运用了动作描写,看出老人的英勇、敢于斗争不愿意屈服的精神。大海上空无一人,通过文中的“他想”这一词汇,可以得知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板书:动作、心理、细节】
4.学生浏览全文,小组交流,思考“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有何含义?
明确:文章中表面是老头儿和鲭鲨的斗争,实际上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斗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一方面他捕获了大马林鱼,尽管最后被鲨鱼吃掉了。但是在这过程中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殊死搏斗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这样一个“硬汉”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板书:力量和勇气、“硬汉”形象】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分享有关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名人名言。
明确:丘吉尔说:“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转化为良机。”张海迪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文章通过描绘了老头与鲭鲨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心理、细节、动作等多种描写方式,塑造了“硬汉”形象。
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桑迪亚哥”为题,写一篇短文,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这些独白真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这些内心独白反映了老渔夫桑地亚哥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比如“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仍然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看出他的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激励了无数人。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讲解小说这一文体的?
【参考答案】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有时可以提供整体、广阔的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因此我会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去品词析句,同时讲解这三者的联系,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篇文章中自然环境是重点,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以及场景等,可以看出在海上桑迪亚哥艰难的处境。其次是社会环境,海明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通过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去探究写作意图。帮助学生学习。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