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临沂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2020下临沂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为帮助大家了解临沂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试题内容,临沂中公教育特别整理了此页面。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临沂教师招聘微信号(linyijs)。
小学语文《静夜思》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激情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月亮)出示一组月亮图,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看看诗人李白会说什么?【板书:静夜思】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扫清字词障碍“霜”“故”,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三)深入研读
齐读第一句。
1.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确: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2.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明确:比喻,将月光比喻成地上的白霜;冷清。【板书:月光、白霜、冷清】
3.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李白在做什么呢?齐读第二句,尝试翻译。
明确:我不禁抬起头来望着明月,然后低头思念家乡。
4.诗人为什么思念家乡?
明确:孤身在外,孤独。【板书:孤独】
5.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拓展想象,思考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他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明确:思念家乡的家人、朋友、食物、美景。【板书:思念家乡】
师小结:诗人孤身在外,内心寂寞,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明月此时也在照耀着家乡和亲人,久久难以入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帮帮诗人,帮他给他的家人写一封信。评选出一个写得最好的,给大家分享。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布置作业: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另外搜集其他有关月亮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谈你在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优点?
【参考答案】
板书是教学设计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加里宁说“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涌现不仅没有使板书退出教学课堂的舞台,反而更加彰显出板书的不可替代性。也更加丰富了板书的显现形式。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我的板书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的特点。这种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提炼关键字词的能力。另外,我的板书设计突出重难点,将本节课所学重点知识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知识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简单说说这首诗歌的内容。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时在特定环境中刹那间产生的错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蒙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小学语文《咏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法。老师这里有一个有关植物的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下:天南地北都能住,春风给我把辫梳。溪畔湖边搭凉棚,能撒雪花当空舞。没错,谜底就是柳树,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咏柳】
(二)整体感知
1.PPT出示生字,纠正易错字音。
明确:妆zhuāng;绦tāo。
2.播放《咏柳》的配乐朗诵,请学生边听边画出正确的节奏,进行朗读,教师纠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题诗意。
明确:咏柳——歌颂、赞美柳树。
(三)深入研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明确:仿佛看见了满树碧绿的叶子,柳枝婀娜多姿,随风摆动。
2.学生大声朗读诗歌后思考:从哪里感受到了柳树的美?
明确:从“碧玉”和“绿丝绦”感受到的。一棵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丝绦一样垂下来。表现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板书:碧玉、绿丝绦】
3.分小组赛读诗歌后自主思考:一阵微风吹来,诗人又是如何赞美柳树的?
明确:不知道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表现了春风的动态美,作者把春风写“活”了,把柳叶也写“活”了。【板书:春风、剪刀】
4.同桌交流:诗人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比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树比喻成碧玉和丝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和形态。“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剪刀,把春风的动态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拟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一个“妆”字,赋予了柳树人的动作,可以想象到柳树像个爱美的小姑娘,正在装扮自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柳树的美。“不知细叶谁裁出。”用“裁”字写出了春风的动态和柳叶的精致。
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板书:比喻、拟人、喜爱赞美】
(四)拓展延伸
出示关于春夏秋冬的四幅风景图,用本节课所使用修辞手法进行描述。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布置作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找找其它描写春天的诗,第二天上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谈你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可以说“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但是不能说“她长得好像她妈妈”,因为二者的本质都是人。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例如“天上的月亮像一个大银盘”,“月亮”和“银盘”本质不同,而且有相似之处。因此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诗歌当中经典的比喻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谈谈如何引导低学段学生理解古诗。
【参考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诗歌教学提出了要求和标准,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小学语文低学段古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在进行古诗的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诗文含义,以往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讲解古诗含义,学生很难理解,即使理解字词意思,也难体会诗文情感,借助课文插图,能够将古诗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古诗含义,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插图中品味古诗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片发挥想象力。对于《咏柳》这首诗,可以利用课本插图以及春天垂柳的图片,形象地感知作者描写的柳树。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小学语文《匆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示一个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长又最短。最广又被分割,最伟大而又最渺小,最珍贵而又最容易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请问,这究竟是什么?没错,这就是时间。今天我们就要跟随我们的民主战士朱自清去看看他眼中的时间有什么特点。【板书:匆匆】
(二)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学习生字。(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文章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板书:日子不复返】
(三)深入研读
1.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文中作者的哪些描写也印证了这句话?圈画出相关语句,并进行赏析。
明确:“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来而复去,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又开,这本是常见的自然景象。但诗人触景生情,用排比的句式描绘春景,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从而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板书:时间飞逝】
2.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将时间的飞逝描写出来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明确:(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对此既无奈又惋惜的愁绪。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句话作者描写了三个生活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的特点。【板书:无奈、惋惜】
3.结合全文来看,作者为什么能把这种情绪表现得如此细腻?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明确: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4.读了文章,我们发现作者对于时间的流逝无可奈何,掩面叹息,感慨万千,同学们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明确:珍惜时间,不要白白浪费时间。【板书:珍惜时间】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同桌相互分享一下。
明确:
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曾国藩:“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莎士比亚:“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鲁迅:“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布置作业:作者对时间的描写可谓别出心裁,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我们下节课进行练笔交流,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谈你对本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
文章开篇便是一气呵成的三个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从有去有回的燕子、枯了又青的杨柳、谢了再开的桃花写起,借物起兴,反衬匆匆逝去、无迹无痕的时光。此处作者用意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是要让读者进入画面,情绪受到感染,了解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进一步追寻时光的行踪,一连串疑问,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是扪心自问,也极自然地将“我”融入文中,开始以“我”的生活为叙写内容。“八千多日子”是作者已走过的人生二十四度春秋,它们“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进一步烘托、渲染了“匆匆”的气氛。时间之无情、生命之短暂,使诗人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因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羞赧得额上汗流如注,为光阴虚度,无所成就,悔恨得涕泪纵横。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这篇课文的板书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篇课文通过作者优美而又带有些淡淡忧伤的语言,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所以在设计板书过程中,我会理清作者的思路,提炼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样在教学完成之后,学生通过板书便能很快地回忆起主要情节。因此,体现文章主要描写内容“日子不复返”“时间飞逝”这些时间的特点是板书的重要内容。其次这篇课文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作者的情感把握是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重要句子的分析,得出作者对时间飞逝所表现出来的“无奈、惋惜”之情。最后文章的主旨也是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自己所得到的“珍惜时间”的启示,同时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塑造,也是重点内容。我的板书用词语提炼的形式概括了教学的主要内容,简洁直观,也便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